解碼東莞之問
  市場的力量
  系列報道5
  文/ 羊城晚報記者 劉珊實習生 周彩春
  “這兩年東莞人茶餘飯後,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找出路’,其實我覺得跟你們說的轉型升級是一個意思。”在從東莞站駛往松山湖的出租車上,司機小吳開玩笑地對羊城晚報記者說,“比如說我,現在出租車生意不如以前了,我就趕緊找朋友一起合伙做點小買賣,這個道理連我都知道,那些開大奔的老闆們會不懂嗎?”
  羊城晚報記者連日來在東莞採訪發現,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莞商的轉型內在動力與日俱增,“尋找新興投資渠道”“你最近有什麼好項目介紹”成了不少莞商的招呼用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轉型升級服務類企業在東莞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不少已然發展成頗有規模的企業。
  助莞人轉觀念
  “我剛來時,跟人家講工業設計,人家跟我直搖頭,現在我剛說出口,人家懂的比我還多,專業術語一套套的”。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院長楊向東從自己的角度見證了東莞企業的轉變。
  2006年,東莞市政府和廣東工業大學投資共建了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作為廣東工業大學的教授,從學者轉向經營,楊向東坦言剛開始很不適應,“別人覺得,你就給我幾張紙,上面畫點圖案做點造型,憑什麼要我這麼多錢?”彼時,全球經濟大環境尚好,廠家不缺單子,錢也很好賺,“但已經有一些人想要做新的嘗試”。
  東莞星火機電設備集團當時找到楊向東,讓設計院幫助設計其新項目SFJ-50靜音箱發電機組,經過重新設計後,當年的國內外訂單猛增5倍以上,為企業帶來了1.8億元的經濟效益。隨後,東莞高鐵檢測儀器有限公司找上門來,設計院幫其重新設計的橡膠檢測設備,令該企業一舉成為中國高鐵的檢測儀器供應商。
  此後,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成了東莞當地助力轉型升級企業的典型。“人們開始對設計院有了新的看法,主動找上門來的也多了。”楊向東說。
  “政府和學術專家再怎麼提倡轉型升級,效果都不如市場這兩年自身轉變給東莞人帶來的衝擊大。”一名東莞創業者對羊城晚報記者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東莞有的大廠一下子就消失了,有的廠半年沒有接到單,“老闆們這才發現,原來不轉型是要死的,市場的力量讓他們‘刷’的一下都轉過了這道彎。而且莞商務實,當他們發現做一件事確實是有利可圖時,馬上就會跟進,設計院就是一個好例子。”
  助莞商拓領域
  湖南張家界人陳新元,1995年到東莞一家鞋廠打工,從打工仔做到鞋材廠小老闆,現在的他,主營著兩份產業,除了鞋材製造,另一份是螺旋藻生物科技。“第一個產業,我大概用一成精力,剩下基本都在經營螺旋藻生意了。”陳新元說。
  做螺旋藻生意之前,陳新元曾做過標牌加工,還做過磁卡,但是都沒能超過半年,“這些都不是我要找的項目,我想要技術含量高一點,能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隨後經老鄉介紹,他認識了暨南大學一位生物科技博士,最終決定進入這個行業。“而且松山湖給我們的條件也很好,松山湖有很多平臺,無論是科技、包裝還是生物科學方面的問題,我們都能找到對口的地方去咨詢和合作。”
  羊城晚報記者走訪發現,依靠舊資本,開拓新領域已經成為東莞企業轉型升級的模式之一。2009年,東莞知名房地產商歐陽忠放棄當時仍很紅火的地產、紙業,砸進1.8億元一頭扎進碳化硅材料這一高科技領域,曾震驚東莞商界,而如今,歐陽忠已經開始享受到早年開拓結下的果實了。
  “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東莞廣州中醫葯大學中醫葯數理工程研究院、中科院雲計算中心等,都為想要轉型升級的東莞企業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孵化了諸如東莞博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而事實上,這些平臺本身也是企業,扎根東莞多年,他們逐漸脫離政府支持走向市場,通過服務轉型升級來養活自己,這是一個相輔相成互惠互利的好事。”東莞市松山湖宣傳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助莞企建渠道
  對於大多數有轉型升級意願的莞企來說,開拓新領域固然好,但對資金要求高,風險也更大,更多擁有轉型升級要求的企業選擇的自救方法是——探索新渠道,而電商無疑是當下最熱門的選擇。
  在東莞,淘寶的奇跡無時無刻不刺激著莞企們的神經。“我們這兒通過淘寶嘗到甜頭的商家不在少數,很多出口的東西,放到網上去都是搶手貨!”東莞市清研聯華集群註冊托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建強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我最近認識一家專門給歐洲出口高端陶瓷的廠商,東西做得非常精美,我想聯合他們做電商,自己包裝一個新品牌,看看能不能打開國內市場。”
  林建強的公司是松山湖最年輕的公司之一,僅僅“開張”兩個月,已經有230家公司前來進行集群註冊,其中,將近八成的註冊公司是電商。這其中,大多數又是傳統製造廠商。
  “我跟一些老闆聊過,他們都擁有很棒的產品,但對電商還不是很瞭解,覺得只要把產品信息掛上網,就會有人過來買,‘營銷’概念很薄弱。”林建強說,“我們把他們的公司托管過來,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課程,指導他們進行網絡營銷。”
  東莞市尚睿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服務於外貿升級的電商企業,成立三年多,已成為松山湖一個商業成功典型。30多歲的掌門人徐進認為,莞企借力電商轉型還有一段距離:“與我們公司合作的工廠有300多家,但莞企並不多,而且很多還是傳統製造企業的思路,搞跨境貿易電商,他們要儘快轉變思路。”
  劉珊、周彩春  (原標題:幫人轉型升級 自己蓬勃生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bo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