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惠州市博羅縣迎來了一批近200人的“文明考察”隊伍。全省各市縣(區)的考察代表相聚於此,暢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走進羅陽鎮田牌村,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座村容整潔、文化設施齊全的小村莊,志願服務者們笑臉相迎,給到訪的客人送上一杯免費的“田牌”山茶。一位考察者驚嘆:“文明村鎮創建把農村變成了公園,村民生活環境不僅舒適,精神文化生活也十分豐富,農村真正美起來了!”
  像田牌村這樣的文明村鎮示範點,如今在惠州正遍地開花。今年,惠州通過開展美麗鄉村、道德建設、健康生活、文化惠民、生態文明、平安創建、城鄉結對共建、科技興農、關愛留守兒童、法制建設等“十大行動”,全面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工作,文明村、生態村、文化村、志願服務村等一批批特色村不斷涌現,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
  截至目前,惠州全市已創建市級文明村鎮147個,省級文明村鎮14個,仲愷陳江街道、龍門永漢鎮、博羅羅陽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
  “美麗鄉村·清潔先行”??讓農村披上“綠裝”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60個森林村莊。到2015年,80%以上鎮村將建設成為生態鎮村。”
  長期以來,在城鄉二元治理結構下,不少農村成為環衛保潔的盲區,“髒亂差”問題凸顯,嚴重影響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此,惠州今年啟動了“美麗鄉村·清潔先行”行動,這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同時也拉開了新階段農村文明創建的序幕。
  走進仲愷區黃屋村,昔日曾被人詬病的垃圾亂堆放、污水橫流的現象如今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整潔的路面和嶄新的垃圾屋。村裡通過推行保潔員上門收垃圾工作制度,家家戶戶每天的垃圾收集後都運到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村民黃阿伯高興地說:“村裡現在人人都要參與清潔行動,大家都不好意思再亂扔垃圾了。”
  農村的美首先體現在環境衛生上。各村鎮今年圍繞“家園、水源、田園”大力實施清潔工程,每半個月開展一次清潔集鎮、清潔村道、清潔村莊、清潔房前屋後“四清”活動,每月開展一次全面清理水體污染、生活污染、工業污染“三清理”工作。同時,建立健全長效的衛生保潔制度,並開展衛生村鎮創建,大力推動改水、改廚、改廁、改圈和整治髒亂行動,讓環境整治步入常態化。
  村容村貌是農村生態文明的組成部分。整治農村環境的同時,惠州也在全面推進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美化綠化等林業重點生態建設項目,通過開展“萬村綠”行動,實施公園進村、森林圍村工程,實現村莊園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庭院花園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60個森林村莊。到2015年,80%以上鎮村將建設成為生態鎮村。
  道德育人??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尚
  “農村文明創建不僅要‘面子’,更要重視‘裡子’。農村的美不僅要打造外在環境美,更需要發揮道德的力量,提高村民文明素質,提升村民的內在美。”
  博羅縣龍溪鎮村民劉惠琳一次下班回到家,發現一向不做家務的丈夫主動為她做起了飯。丈夫的這些小舉動,讓劉惠琳深受感動:“這可是破天荒的轉變啊!”原來,一直比較大男子主義的丈夫參加了村裡組織的外出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封閉一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讓劉惠琳的丈夫觸動很大,對夫妻之間的相處反思良多。
  村民思想和行為的轉變得益於當地開展的道德文化教育活動。道德講堂、傳統文化巡講、博仁文化講堂、道德模範評選……一系列道德文化載體在農村已經遍地開花。村民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下,文明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湖鎮鎮響水角頭村民陳光明一直有著酗酒的習慣,醉酒後經常與人發生口角,甚至動手打人,是村裡臭名遠揚的酒鬼。今年他被動員參加學習傳統文化,經過一輪學習和反思後,他開始滴酒不沾,而且對父母照顧得體貼入微,現在成了村民眼中的孝子。
  農村文明創建不僅要“面子”,更要重視“裡子”。農村的美不僅要打造外在環境美,更需要發揮道德的力量,提高村民文明素質,提升村民的內在美。為推動文明創建活動向農村延伸,加強對農民思想道德教育,惠州廣泛開展了“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講法治、改陋習”活動,通過道德講堂、法制宣傳教育、婚育新風進萬家等載體引導農民群眾崇尚科學,大力提倡文明理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尚。
  不僅如此,惠州還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廣泛開展了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好兒媳、好公婆、好鄰居、好妯娌等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發動群眾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模範,在日常的生活里爭做好人。通過鎮村宣傳欄,張貼好人名單、事跡等方式,在轄區範圍內營造了濃厚的道德文化氛圍。此外,通過道德講堂等多種形式,由“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向“身邊人”學習,營造良好的鄉風民風。
  文化建設??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成了惠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正在探索的一條新路子。發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不僅可以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惠州市龍門縣嘉義莊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能畫上幾筆地道的“龍門農民畫”。畫畫成了村民普遍的愛好,嘉義莊也因此成為首個龍門農民畫示範村。去年,以龍門農民畫為製作元素的60幅公益廣告在全國專題展播,龍門農民畫走向產業化的道路越來越寬。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成了惠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正在探索的一條新路子。發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不僅可以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近年來,惠州通過鼓勵和引導農民群眾“自創自辦、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重點扶持一批優秀鄉土文化人才、特色鄉土群眾文化團體,利用春節、元宵、中秋等傳統節日和重要紀念日,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和載體,廣泛開展廟會歌會、花會燈會、文藝演出、體育健身、書畫攝影等活動,極大豐富了新農村建設的內涵。
  不僅如此,精品劇目下基層活動也是惠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點工程。惠州市建立了專門的文化惠民劇目庫,匯聚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劇目,並組織開展送戲、送電影、送圖書、送展覽等活動,實現了村級文化活動做到“五個一”,即有一個以上的特色文化品牌、每月放映一場以上電影、每季度舉辦或引進一場以上文藝演出或群眾文體活動、每半年舉辦一個以上文化展覽、每年舉辦一次以上文體培訓班。
  “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到村頭的廣場去跳舞,鍛煉身體。”博羅縣公莊鎮寨崗村婦女主任高滿英說,村民還自編舞蹈,融入當地特色文化元素,在村裡舉行活動的時候,她們成了活動演出的主力軍。
  撰文:徐樂樂 張子才
  攝影:梁維春  (原標題:惠州“十大行動”讓農村美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j43mjbow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